據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大型項目、大型央企、大額投資,與之相對應的本應是最嚴的招投標程序和監管,而這些項目卻被曝問題重重,法定程序屢屢被“沖破”……記者調查發現,利益“圈子化”、程序“私人訂制”、監管“真空化”等“奏響”了此類招投標的“違規三部曲”。
“圈內游戲”:“子孫”“兄弟”中標成“潛規則”
“招標成游戲,投標靠兄弟”,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業界典范”的央企,本應執行最嚴的招投標規定,一些審計結果卻顯示,大型工程建設中的招投標亂象仍突出存在。違規招標、串標陪標、不公開招標已被部分央企視作“正常”,而這些項目大多被“圈內人”瓜分。
審計署披露的西電東送21個輸變電項目審計結果中,不少項目被央企的“子公司”“孫公司”違規攬去。一些電網公司未經招標將部分工程直接發包給關聯企業,涉及金額34.39億元。
企業間本應公開招投標的項目成了只給“自己人”的“香餑餑”,招投標參與主體組成了一個外人難以進入的熟人圈子,利益輸送更為隱蔽,招投標亂象叢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項目法人南方電網公司指定該公司所屬技術研究中心和科學研究院(兩個單位是一套人馬),承擔3個項目的系統研究和成套設計。在無收費依據的情況下,確定合同金額為4.66億元。實際上,2家單位無設計資質。
招投標項目給誰“自己說了算”。2012年,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所屬中海集運和中海發展,在部分燃油、潤滑油采購中未經過招標、詢價、考察等程序,而由下屬部門自行選擇供應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等指出,大型央企的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涉及多個領域,而這些領域往往隸屬于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有關信息分散、封閉,實際操作中存在多頭管理、權責不明晰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違規操作的機會。
程序“私人訂制”:領導干部屢插手是“公開秘密”
違規介入讓程序“為我所用”,一些領導干部親自或間接過問工程建設已成“公開秘密”。
領導干部的一些親朋好友也能介入其中。2013年,中央第九巡視組對三峽集團公司進行巡視,發現的問題中,就包括一些領導人員親友插手工程建設,招投標暗箱操作等。
在“授意”下,違規指定中標人的把戲不斷上演。2005年至2011年,中移動集團總部及山東移動等所屬8家省公司651個工程建設項目存在違規采取邀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單位、擅自更改評標結果指定中標人等問題,涉及金額342.66億元。
有的在準入要求上“量身定做”。“招標內容中會設定和項目有關的要求,很難從字里行間看出來問題?!睒I內人士說,但實際上基本等同于為特定的關系公司“量身定做”。
受訪專家表示,央企履行招投標程序流程是應有之義,而近年來曝出的領導干部和親友插手工程的案例,使得招投標規定淪為兒戲,巨額利益輸送導致利潤“縮水”,可能會影響到工程質量帶來安全隱患。
監管“真空化”:整治招投標亂象不能僅靠“審計”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招標投標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對工程建設等領域管理規范進行明確規定。然而,“年年審計、年年整改”的怪圈凸顯,雖然每次出具審計處理及整改情況,但對其他企業難以形成震懾作用。
一些主管干部頻頻插手招投標項目,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充當起“圈子”的構建者和保護傘,專家建議,應構建政企分離的第三方招投標實施、監管機構,進行透明的項目進程披露,接受公眾監督。
安徽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局長黃衛東表示,招投標領域腐敗頻出的一大原因在于執行環節,應將執行環節標準化、規范化?!办`活度越大,出問題概率越大,針對一些招投標的關鍵環節,可依據地方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標準設計,限制人為因素影響?!?/p>
黃衛東認為,在嚴肅懲處違規單位和個人的同時,制度健全及落實是防腐關鍵點,比如將“重審批輕監管”逐步轉變為“寬準入嚴監管”,構建“標前+標中+標后”全程化和“體內+體外+社會”立體式的監管體系,強化制度和執行等環節齊抓共管。
安徽蚌埠原副市長劉亞受審
涉案金額1600萬元
據新華社合肥7月9日電 安徽省蚌埠市原副市長劉亞被控多項罪名9日在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受審。劉亞被指控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三宗罪,涉案金額累計高達1600多萬元。
檢察機關指控,劉亞在擔任淮北市濉溪縣鎮長、烈山區區長、區委書記、蚌埠市副市長期間,利用職務為他人在提拔晉升、房地產開發土地轉讓、礦產使用權買賣變更、企業稅費減免、子女就業工作等方面提供幫助,并索要或收受錢財。
劉亞1962年出生,1994年4月任濉溪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2004年2月擔任蚌埠市副市長,至2013年6月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