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花湖蝶變
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天地皆是一片無邊的湛藍,白云在湖中的草地旁飄蕩……只有天地間飛翔的黑頸鶴在提醒你,這都是花湖倒影的“幻象”。這是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記者王曦攝經過10多…
來源:新華社 時間:09-11 -
文化自信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學術隨筆)
近代以來,對于怎樣看待中西文化,有過許多爭論。100多年前,有些人看到西方國家船堅炮利、四處擴張,就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懷疑甚至否定,認為西方什么都好,自己處處不如人。也有人希望既學習西方長處,又能將自…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農業農村部前不久印發《關于抓好洪澇災后恢復生產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超常規舉措,落細落實農業災后生產恢復、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的十項措施,堅決打贏抗災奪糧食和農業豐收這場硬仗…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時間:09-11 -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治理者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堅持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為引領,以增加村級…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守護最美國土 共享幸福家園(人民時評)
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得到整體保護,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雨神角蟾等17個新物種,藏羚羊、雪豹、大熊貓、東北虎等物種種群數量得到恢復……在青海西寧舉行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發布了我國國家公園保護建設的…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悉心呵護,讓文明瑰寶更好傳世(現場評論·文化地標看傳承發展②)
更加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三星堆到底什么來頭?”懷著濃濃的好奇,記者曾多次前往三星堆遺址和博物館進行采訪。這其中,有三次經歷最難忘。2018年春,初到三星堆…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光明時評】“千名院士做科普”是一種率先垂范
【光明時評】作者:郭明飛(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近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在京啟動,當日舉行的…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09-11 -
【新聞隨筆】致敬“師道”,致敬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新聞隨筆】作者:羅容海(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副研究員)教師節前夕,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發布,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分布在全國各地,涉及不同的教育領域,年齡最大的蘭州大學教授任繼周已…
來源:光明網 時間:09-11 -
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人民論壇)
深耕課堂,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扎根一線,呵護“幼苗”成長;矢志攻關,鮐背之年開創研究先河……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12位教師榮獲表彰。他們是教師群體的杰出代表,如同盞盞明燈…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今日談)
9月9日,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致信與會教師代表,希望他們和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光明論壇】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人民至上
【光明論壇】作者:徐俊(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揚州大學理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教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人民至上貫穿中國式…
來源:光明網 時間:09-11 -
把握好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學苑論衡)
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基本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人民觀點)
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項重要任務就在于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堅持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對于做好…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11 -
深刻把握大黨獨有難題的哲學意蘊
作者:王炳林(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黃建軍(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
來源:光明網 時間:09-11 -
第一觀察丨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到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新質生產力。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來源:新華社 時間:09-11 -
把握好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學苑論衡)
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基本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政策加力,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深度觀察·暢通資金“血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江西粵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測設備并記錄數據。劉蘇蘇攝數據來源:全國工商聯開發建設中的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精細化工創新園。寧義攝7月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京冀簽訂官廳水庫上游生態補償協議
本報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潘俊強)近日,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為期3年的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這是繼密云水庫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之后,兩省份簽訂的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濕地公約》批準在中國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
本報北京9月10日電(記者董絲雨)日內瓦當地時間9月6日15時23分,《濕地公約》常委會第六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提交的關于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區域動議提案,標志著國際紅樹林中…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甘肅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本報蘭州9月10日電(記者趙帥杰)近日,甘肅省委組織部等4部門聯合制定《甘肅省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圍繞選配有制度、待遇有保障、評價有導向、發展有空間的目標,加…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用藥服務
藥店配備老花鏡、放大鏡,安排藥師值班為老年人提供咨詢服務;藥企推出語音播報、全時空客服、簡化說明等創新舉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單位,關注到藥品說明書的適老化改造問題,不斷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四十號衛星
本報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劉詩瑤)北京時間9月10日12時3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國家藝術基金10年來資助各類項目7116項
本報北京9月10日電(記者鄭海鷗)記者獲悉:今年是國家藝術基金設立10周年,10年來,國家藝術基金共立項資助各類項目7116項,其中,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項目1234項、小型劇(節)目和作品…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青銅文明 見證“何以中國”(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今年暑期,各地“文博熱”持續升溫。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新出土的青銅神壇、青銅騎獸頂尊人像前人頭攢動;殷墟博物館內游人如織,紋飾精美的“國家寶藏”亞長牛尊、重200多斤的“司…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第二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名單發布
本報廈門9月10日電(記者韓春瑤)第二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名單8日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發布,昆明、貴陽、長沙、呼和浩特等18座城市上榜。發布會上,由投洽會組委會聯合普…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暨福建專場推介舉辦
本報廈門9月10日電(記者羅珊珊)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商務部、福建省人民政府8日在福建廈門共同舉辦“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暨福建專場推介,350余名來自跨國公司、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深化投資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
金秋九月,潮涌鷺島。9月8日—11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福建廈門舉辦,來自10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客商團組、5.8萬多名境內外客商齊聚于此,共同開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福建在投洽會集中簽約50個重大項目
本報廈門9月10日電(記者王崟欣)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福建省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8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現場集中簽約重大項目50個,計劃總投資1222.8億元。其中,數字經…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減去“指尖”負擔 激發干事熱情
近期,本報刊發《真正把“指尖”上的負擔減下去》的報道,文中介紹了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有益探索。有讀者來信希望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經驗做法。近日,記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 -
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最近訂單太多了,忙不過來,還要再請幾個人!”江西省樟樹市昌付鎮太平村村民楊小兒中午顧不上休息,騎摩托車馱著15公斤麻花,從村口駛過。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曾駐扎在太平村。當年,村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