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天津11月3日電(記者 王文壇)"師生每餐食譜進入售餐系統后,形成個人用餐大數據,師生可查詢到自己營養攝入情況分析,同時獲取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另外,學校也可根據數據分析,精準了解師生用餐喜好和需求,實時調整菜品,提升食堂精準服務能力。"面對"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天津職業大學副校長樊順厚介紹說。
不僅如此,為滿足師生個性化用餐需求,該校引進米飯自動售賣機、飯菜自動銷售稱量系統,以"自助選餐"模式替代"按份售餐",師生可根據飯量大小自由選擇用餐分量,既吃得好又避免浪費,把節約糧食落到實處,有效遏制餐桌上的浪費。
此外,該校還利用微生物技術對廚余垃圾進行降解處理,降解率達99%,實現餐廚垃圾就地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凈化校園環境。
天津職業大學"智慧食堂"的運營模式,開創集體供餐、選餐、用餐的新模式,革新一些舊有陋習,提高了文明素養。
以上見聞,只是"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的亮點之一。一路走來,城城都有亮點,個個智點"精"、"尖"、"亮",精彩紛呈。
一網"情"深 為民服務精準觸達民生末梢
記者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看到,通過流程再造,減掉掛號付費、診間處方開單付費、入院預繳金付費流程,該院實施"舒心就醫"服務,每天18時,系統進行批量代扣,實現基于信用的無感支付,為醫療付費"減環節"、"減時間",最終讓患者最多"付一次"。
據了解,將窗口服務搬運至手機端,"舒心就醫·最多付一次"是杭州"城市大腦·衛健系統"推廣的重要特色應用場景。有效解決掛號、付費排長隊,平均看病可以節省時間 1 小時以上。
針對停車難問題,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與杭州"城市大腦"共享資源數據,實時獲取醫院周邊停車場的空余車位,把方圓兩公里商場內的一千多個停車資源都整合了起來,在醫院大門口豎立了一塊"停車引導屏",幫助車主在2-3分鐘之內尋找到合適的車位。
為更深入推進指尖便民,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開創了互聯網醫院,讓智慧醫療進萬家。
"針對患者服藥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的藥品,我們在藥品清單后面附了一個二維碼,患者通過微信掃描,就可通過小視頻了解這款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如果患者對藥品處方有疑問,快遞的貼紙上還有一個線上答疑的二維碼。通過這兩個二維碼,我們將藥學服務遠程傳達給患者。"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互聯網醫院藥劑部部長尚杰說。
"當你老了,誰來養老?"
天津市河北區正在努力書寫一份更加"智慧"的答卷。據了解,河北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近21.6萬,占總人口數的33.85%。該區搭建智慧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在需要幫助的家庭,安裝熱釋電紅外探測器,利用紅外感應采集人體信號,并結合相關專業環境監控設備,監測老人家使用的電、水、氣等情況,全方位及時了解和掌握居住老人的生活健康動態,實現居家安全及日常生活的服務保障,杜絕出現"失管""失聯"等現象發生,守牢人民群眾生活的"最后一米"。
目前,天津市河北區寧園街道已為重點關注人員家庭安裝"5G+智慧養老"SOS一鍵呼雙向呼叫器、遠紅外感應、電信寬帶等基礎設施,累計為重點關注老人提供2400余次、2.8萬個小時的被動監測。
"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居家安全及日常生活服務保障,滿足了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精細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提升居家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天津市河北區寧園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劉震介紹說。
悠悠百姓事,盡在"一網"中。通過上下努力,讓為民服務精準觸達民生末梢,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人民群眾的心坎里。
深度融合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通過長輸供水管線漏失診斷'智能球'裝置,在不停水的狀態下,將'智能球'從中低壓管網通道中的一端放下去,'智能球'隨著水流在管道中流動,就能找出沿途的微小滲漏點,對滲漏點精準定位,實現了對管道泄漏或氣囊檢測的全范圍覆蓋。"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說,"不要小看這些滲漏,如果長期不管,它就可能在地下稀釋出空洞,從而導致路面坍塌。"
在天津朗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勇告訴記者:"您看,隨著AGV前后左右平移,甚至在兩個AGV對接過程中,放在AGV上的一瓶水紋絲不動。我們有自己的軟件和硬件專利,關鍵核心技術位于世界前列。"
記者在蕪湖數字體驗館看到,5G+VR、5G+直播、5G+云游戲、5G+智慧醫療、5G自動駕駛技術、5G智慧社區建設等場景應用,已形成產業優勢,多項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通過智能技術升級的天津港,實現了全程無人自動化操作,成為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云享烏鎮"讓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大放異彩。5G深體驗,休閑+智慧讓游客沉浸于江南水鄉之美。
合肥市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和企業登記"智能審批"改革,商事登記實現開辦企業"一日辦"、商事登記"一網通"、智能審批"零見面"、個體登記"簡化辦"、簡易注銷"當場結",企業活力有效釋放。通過一窗改革,窗口服務聚集到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并對各部門辦事流程進行重構和創新,變原先多門辦理為"一門通達"。該中心還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推出智慧政務、7×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不打烊"自助服務,以提效能、優服務、便人民。
在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作為全國首創系統化控制的制證中心,該中心實行審批"五分立三集中",采取申請人與審批人互不見面的"雙盲"制,從體制機制上規避廉政風險,防止腐敗與權力尋租,從而打造陽光政務。
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社會智能化和企業智能化雙輪驅動,各地大力推進智能產業發展、推廣智能技術創新、豐富智慧應用場景,泛智能科技產業占比重快速提升,陸續實現產業聚集、集群發展。
目前,由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多領域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將行穩致遠。
智能引領 未來皆有可能
近年來,指尖城市大放異彩,特別是疫情期間的宅生活,令互聯網需求大增,商貿、物流、醫療等多個場景的應用模式,閃爍智能光環。
"隨著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設施的不斷完善,相信互聯網醫院會迅速進入更多人們的日常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加的醫療健康需求,讓生活更加健康美好。"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黨委書記張建寧說。
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目前,全球總共部署了超80萬個5G基站,中國5G用戶已經超過1.5億。其中,中國開通5G基站69萬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實現5G網絡城區連片覆蓋。這意味著,中國的5G建設進度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智能化應該與知識經濟時代同行,因為國家進入智能化時代,人民體驗到智能的方便和快速,使社會從工業經濟過渡到知識經濟,并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從發展中或者不發達的水平提高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社會智能化和企業智能化齊頭并進的同時,"思想智能化"和"素質智能化"應同步跟進,形成健康發展局面,為國家智慧化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系統。
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在技術標準、網絡建設,特別是應用探索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尊重技術演進、網絡建設、市場發展的規律,要全面加快創新步伐,努力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良性發展模式
未來已來,人工智能將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因智能而改變,產業因智能落地而形成新發展格局,人的智能化也將影響歷史進程。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不僅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的內生動力,也將為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