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新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推動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突出支持應用型科技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持續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優勢所在。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加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全面加強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加快推進一批論證成熟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和發揮航天、超算、新能源、高鐵領域優勢,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重點領域消費加快恢復,落實擴大汽車消費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建材、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要把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發揮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保鏈穩鏈等機制作用,持續暢通交通物流。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健全產業跨地區轉移相關機制,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深入實施質量強國建設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增強軌道交通、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糧食穩產增產基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及時做好化肥、良種、農藥等農資保供穩價工作。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關聯。要深入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做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繼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支持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要堅持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落實好穩外貿政策措施,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發展。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持續完善外資安全審查機制。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聯結點。要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精心謀劃共同富裕頂層設計,出臺實施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著力促進居民增收,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各項制度,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持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加快提升安全發展能力。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及時妥善處置各領域風險挑戰。健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能源產供儲銷體系,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持金融市場總體穩定,切實防范化解財政金融等領域風險。
(文章選編自2022年第17期《求是》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