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勢者明,趨勢者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才能掌握主動、贏得未來。
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面臨著怎樣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對形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登高望遠、洞察大勢,深刻指出,“既要看到我國發展總體態勢是好的,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取得新的偉大勝利,也要看到當前諸多矛盾疊加、風險挑戰顯著增多,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環境”,強調“必須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發展觀,看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現象下的本質,做到臨危不亂、危中尋機、開拓進取、開辟新局,更好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一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世界大變局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成為世界格局演變背后的主要推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準確認識決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牢牢把握戰略主動”。
從國內看,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關鍵是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積極拓展發展新空間。要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系統性;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深刻認識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信心。面對重重困難,我們有深厚的信心和底氣。黨的堅強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是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和抵御外部風險的根本依托。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總的判斷是危和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就前所未有。
機遇與挑戰相伴相生。在急劇動蕩、亂變交織的世界危中尋機、轉危為安、化危為機,方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便是一個典型例子。面對疫情的巨大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奮力抗擊,不僅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健康,而且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重要戰略機遇期,由內外部因素綜合塑造而成,內因更具決定性意義。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刻闡明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即: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這一重大論斷,對新時代新征程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顯著優勢進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闡釋,把我們黨對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認識和把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實踐一再證明,能否在歷史關鍵節點判斷準、利用好戰略機遇,將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產生全局性、長遠性、決定性影響。面對仍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化危為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求是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