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魏曉鋒 李波波)7月21日,驕陽炙烤,商南縣金絲峽鎮寺灣村劉孝軍兩口子正忙著更換香菇遮陰網。“有了包扶干部的幫助,過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苦點累點不算啥。”擦完額頭的汗珠,劉孝軍又鉆進了菇棚里。
這幾年,在寺灣村,和劉孝軍一樣的80多戶群眾紛紛找到了合適的致富產業,借助駐村工作隊市國土局的精準幫扶,正忙著拔窮根,奔小康。近年來,面對寺灣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情況,包扶單位市國土局緊緊圍繞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堅持“精”“實”結合,著力培育村域產業帶動致富,改善民居環境,努力幫助群眾如期摘掉貧困帽子。
精準謀劃,出實招。市國土局駐村工作隊依托寺灣村資源優勢,通過與鎮村干部及群眾代表深入座談交流,幫助村子制定了《脫貧攻堅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明晰了村里主導產業和幫扶項目;制定《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責任清單》,建立扶貧工作督查機制,嚴明駐村工作紀律;建立脫貧攻堅作戰室,建成貧困戶檔案信息庫。截至目前,領導帶隊駐村21批次146人次,65名包扶干部實現全員一月一次現場促進會。
精準幫扶,辦實事。近年來,市國土局先后籌措資金500多萬元,實施了八大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村上完成了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村組道路硬化亮化工程、環境衛生整治工程、人畜飲水工程、文化健身廣場、脫貧共建產業基地、朱里溝土地整治項目。據悉,近年來該村已累計完成精準扶貧資金投入380萬元。寺灣村村支書張成宏說:“在市國土局駐村幫扶下,我們這幾年村容村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邁得更堅實了。”
精準施策,達實效。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進行支部結對共建,助力村兩委班子建設,引領脫貧。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的作用,成立寺灣村種植業、養殖業、食用菌、勞務輸出等黨員帶富產業工作組,將貧困戶根據各自情況分門別類納入帶富小組中,形成“市局領導牽頭包抓,局屬單位具體負責,鎮村干部齊抓共管,能人大戶廣泛參與”的工作模式。目前,村上在“協會+信息平臺+貧困戶”“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下,實現了核桃、茶園、魔芋等產業化種植500畝,建設6萬袋食用菌科管示范大棚,推進牛羊產業規范化養殖500頭。預計,年底實現全村增收400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