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地區從1964年便開設少體校足球班,足球培訓一直傳承至今。玉龍縣的萌芽杯比賽堅持了25年,貝貝杯、蓓蕾杯等植根于校園的賽事也陸續興起。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魯能、廣州恒大等俱樂部都將麗江視為足球后備力量的一座富礦,紛紛前來挖人。繼和麗龍之后,已經有更多的納西族少年離開家鄉,到職業俱樂部試訓。
當地基層足協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屬于純民間性質,是一個非常團結的團隊
麗江嘉云昊隊正在征戰新賽季的中國足協乙級聯賽,俱樂部所有股東有兩個共同點:全是麗江本地的企業家,全都熱愛足球。球隊也十分爭氣,在4、5月間的3個連續主場獲得全勝,首場揭幕戰,看臺上坐了兩萬多名球迷。
在這座喧囂著職業足球吶喊聲的球場旁邊,坐落著古城足球學校,一套更為現代的培訓體系和培養方式正在這所學校中實踐。200多名麗江當地的小球員共分為6個梯隊,每天傍晚在這里接受正規的足球訓練,白天在當地的重點小學接受文化課教育。學校已經和107個球員家長簽訂了協議,下一步力爭在2017年組建以麗江球員為主的球隊參加乙級聯賽。曾經培養出李鐵、李金羽等球員的遼寧籍教練劉錫滿深受麗江足球氛圍的感染,在這里負責訓練。他說:“現在遼寧小隊員的專業培訓基本沒有了,業余足球搞得也不太理想。麗江的情況好很多,有干頭。這里的孩子接受正規的技術訓練比較晚,但執行力強,身體素質也比較好,只要堅持下去,將來肯定會有好苗子涌現。”
麗江足球現在雖然弱小,卻顯示出極為旺盛的生命力,這與當地成立的純民間性質的基層足球協會密不可分。王建民在2014年協會改選時當選為主席,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嘉云昊足球俱樂部的副總經理,“協會里的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是一個非常團結的團隊。目標是通過足球協會的平臺,把麗江的足球資源和關心足球的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