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瀏陽1月8日電(胡呈利)1月7日,湖南瀏陽市獲評“2024營商環境十佳縣(市)”。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肖正波說,瀏陽要全力打造企業禮遇好、辦事體驗好、承諾兌現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綜合效應好的“六好”營商環境。
長贛高鐵、長瀏快線、瀏江高速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民營經濟十條”涉企扶持政策出臺,“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市、鎮聯動舉辦上百場“企業家接待日”活動……一項項創新舉措,是瀏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的生動注腳。
截至2024年,瀏陽市場主體總量18.49萬戶,同比增長8.98%,其中企業4.8萬家。
瀏陽城市風貌。瀏陽市融媒體中心供圖如何讓企業享有“極優”的尊崇禮遇?瀏陽的答案是:洞見企業需求,感知市場冷暖,一切從企業體驗感出發,用心設計最優服務體系。
在瀏陽,當地連續兩年將新春“千人大會”的主題聚焦民營經濟,邀請企業家在主席臺就座,大張旗鼓表彰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每月18日定為企業家接待日,由市委書記、市長等輪流接待企業家,搭建起政企溝通高速直通車;發放企業家綠卡1000余張,在子女入學、出行、就醫等方面給予優待,免除企業家的后顧之憂;明確“營商環境提質年”,“四大家”班子成員齊抓共管、同向發力,推動營商環境工作走深走實……
瀏陽給民營企業獻上最高的禮遇和敬意,民營經濟也成為瀏陽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穩定器”。時下,民營企業占瀏陽企業總數90%以上,民營經濟為全市貢獻了約90%的GDP、90%的就業和60%的稅收。
2024年以來,瀏陽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實施;“智慧政務”和“綜合窗改革”效應逐漸釋放;獲批全省“領證即開業、拿地即開工、交房即交證”“標準地+承諾制”等改革試點;全市1613項業務納入“一窗綜辦”,變“一事跑多窗”為“一窗辦多事”;1101項政務服務事項減證辦、免證辦;瀏陽經開區將涉及6個部門的17枚公章“瘦身”成1枚,讓企業“進一扇門、蓋一個章、辦所有事”,整體審批(服務)提速23%……
瀏陽還先后出臺了《瀏陽市促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瀏陽市推進“個轉企”十條措施》《瀏陽市知識產權獎勵補助辦法》《瀏陽市品牌建設工程行動計劃》等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為瀏陽民營企業穩步發展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底氣。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推進“首違不罰”等柔性執法制度;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聯系點,拓寬涉企行政執法問題線索征集渠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黨建+法治+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全市有效商標注冊量3.3萬件,居中部地區縣域首位;連續11年保持省“平安縣(市區)”稱號……瀏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和成效格外亮眼。
瀏陽也探索涉企“執法監督+法律服務”模式,將商會作為聯系點,暢通企業維權渠道;創新設立中鐵五新重工有限公司等15家“瀏陽市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聯系點”企業,對行政執法工作進行日常監督,就得到企業連連稱贊。
“商會成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聯系點后,企業維權渠道更廣了,企業享受的法律服務更多了。”湖南省營商環境監督測評員、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副會長、大瑤鎮花炮產業商會秘書長王賢鳳介紹。
瀏陽打造營商福地。瀏陽市數據和政務中心供圖“要深入推進產學研用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關鍵性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推進‘智改數轉’,爭創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10月,瀏陽市“企業家接待日”舉行,肖正波與電子信息產業鏈7位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產品研發、市場布局等情況,點贊企業發展成效,鼓勵企業發展壯大。
架起政企溝通“連心橋”,不只是“企業家接待日”,更是在日常。瀏陽推出“萬名干部進萬企”,1318名干部常態化對接聯絡1964家企業,企業家反映的問題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創新“政企面對面”政企懇談,解難題、謀良方、促合作;開展“瀏商說”,企業家說創業故事、述家國情懷、促共贏共享;深化“瀏金計劃”,組織企業家走進燈塔工廠和標桿企業,探尋成長密碼、激活發展動能。
2024年,瀏陽各鄉鎮(街道)、園區、相關市直單位組織企業開展融資對接、人才招引等專項活動305場次,收集解決問題830個,問題解決率99.7%。
目前,瀏陽市共有工業企業623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41家,A股上市企業9家,均排名全省縣域首位;十條產業鏈各具特色、錯位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鏈擁有藍思科技、惠科光電2家百億級龍頭企業,在業內舉足輕重;煙花爆竹產業在全國全球首屈一指,產值突破50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