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0日電 (趙曉)依托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服務拓展,山東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進一步擴大省級試點范圍,不搞“一刀切”,鼓勵各市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構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格局。
山東省人民政府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山東省大數據局局長馬越男在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民眾對于智慧城市、數字生活的需求也更強烈。山東聚焦政務服務、便民應用、社會治理等領域突出問題和民眾身邊的痛點、堵點,開出智慧“藥方”,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打造數字山東的重要載體。
馬越男進一步介紹說,考慮到各地基礎條件不同,該省在開展省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的過程中,鼓勵市縣統籌考慮當地情況,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便民惠民智慧應用場景,建設節約務實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
山東在《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2年,所有市和80%的縣達到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地方標準三星級以上;到2025年,各市普遍達到四星級以上,60%的縣達到四星級以上,力爭打造3個以上五星級標桿城市。
“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山東省大數據局副局長廉凱在回答中新網記者提問時說,該省將圍繞新基建,暢通信息通信網絡,完善智慧市政設施,構建城市數字底座,并開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行動,到2022年年底前,著力打造30個以上的綠色數據中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李向東介紹稱,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山東還將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數字經濟各領域中的創新應用,將應用場景需求轉化為產業發展新動能,打造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上,我們將建設資源富集、應用繁榮、產業進步、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激發山東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2019年以來,山東組織開展了省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在各市縣自主申報基礎上,遴選出5個市、11個縣作為首批試點城市,確定4個市、12個縣作為預試點。今年,山東先后有38個市縣主動申報省級試點,將于10月底前公布第二批試點市縣名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