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不但各級各部門在積極貫徹落實,各類企業也在積極謀劃,圍繞鄉村振興工作主動布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目標。
當前,訂單農業正在成為農業生產新風尚,在訂單農業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創新型試點就是認養農業。我國認養農業剛起步沒幾年,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國內談起訂單式認養農業就不得不提盤錦市。2015年,遼寧省盤錦市,率先開創了“認養農業+互聯網”的耕種新模式,隨后成立國有性質的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遼寧省盤錦市“認養農業”的開展。
認養農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農業認養使整條產業鏈由過去的“產供銷”變成了“供銷產”。農產品滯銷風險大大降低,降低了中間環節,農民收獲的利潤也顯著提升。同時,用戶認養多出來的農產品,還可以通過委托專業經營機構協助售賣,售賣的利潤又可以返還用戶,從而實現整個經濟鏈條的閉環。
湖南思令農品科技有限公司是訂單式認養農業的“頭部玩家”,早在2016年,就提出過圍繞雜交水稻進行認養式農業的探索,旗下司令農品平臺在近期更是完成品牌和戰略升級,圍繞更容易市場接受、更容易產生價值的畜牧業推廣訂單式農業,認養式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司令農品是個老牌子,我們有政府的監督,有成熟的團隊,所以在鄉村振興這個主戰場上,推動訂單式、認養式農業發展,讓平臺的用戶、鄉村的農民、合作的渠道都實現共贏,我們責無旁貸。”司令農品合伙人崔哲解釋補充道,運營司令農品平臺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合作、協議等契約為紐帶,有機鏈接了農業產業鏈兩端和不同經營主體,進而實現了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機互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有機聯系,不但避免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隨意性,推動農戶調整生產結構和分享農業產業鏈拓展和市場擴大成果,而且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經營方式的轉變。
“‘認養農業’的養殖過程是綠色生態的,這樣可以保證農產品的品質,讓傳統的農業生產更有價值,也更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可。”崔哲說,“我們接下來還會花大力度引入更多互聯網科技,尤其是物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養殖過程中,用戶全流程參與,全流程監督,全流程自動化運作,讓用戶下訂單認養的放心,飼養過程安心,售后回報舒心。”
公司首席運營官張惠雯表示:司令農品平臺基于訂單農業的推陳出新建立在數權經濟的理論基礎上,通過前期自建種養基地完成試點,在第二階段也將全面升級,平臺會完全開放給第三方的中小種養基地和農村合作社進場,從生產上以物聯網技術作為手段,從銷售上共享司令農品的龐大用戶數據,最終從分散走向聚合,從線下走上線上。從而實現司令農品終極目標——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訂單式認養農業與互聯網逐步進行深度融合,給農業生產銷售提供方便,也為農民收益“保駕護航”。隨著“訂單式認養農業”在全國多地盛行,這一方式也為區域農業發展、鄉村振興和地方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