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2月1日電 (記者 唐小晴)送技能培訓到鄉、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審議32個重大改革事項、成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記者12月1日從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上獲悉,一年來,中部省份湖南繪就了一份漂亮“成績單”。
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三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小康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湖南萬名紀檢干部進村入戶蹲點檢查,組建79個考察組深入涉貧縣考察、關愛一線扶貧干部,扶貧辦等部門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消費扶貧,統戰部門深化“萬企幫萬村”,政協系統開展助力鞏固脫貧成果萬戶幫扶行動。
據了解,該省還出臺“十條措施”,深化與沿海地區勞務對接合作,送技能培訓到鄉、送扶貧車間到村、送公益崗位到人,加強禁養退捕貧困戶轉產轉型幫扶。
數據顯示,湖南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47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至0.36%。剩余未脫貧人口全部具備脫貧的基本條件。十八洞村成為全國精準脫貧樣板,彰顯了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擔當。
守護好一江碧水,湖南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大力解決“化工圍江”、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和老舊柴油貨車淘汰等突出問題;召開總河長、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等會議,協同推進流域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治理。
湖南主政者表示,洞庭湖總磷濃度明顯下降,長江干流湖南段和“四水”干流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II類,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91%,空氣質量優良利率95.2%。
記者獲悉,通過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著力防控、有序化解非法金融等涉眾型經濟風險和打好農信系統風險化解戰,湖南農信系統不良貸款實現量率“雙降”。

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沖擊,湖南主政者認為,必須更加重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重要手段。該省召開工程機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新型顯示器材和區塊鏈等產業前瞻布局、加大投入;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網上零售、線上消費和智能產品生產等蓬勃發展。
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統攬,湖南加快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湘江新區等科創平臺建設,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成立,超級雜交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創紀錄,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8000家。
經過努力,湖南經濟總體呈現活力全面恢復、質量持續提升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6%,居全國第5、中部第1,高新技術產業增長9.2%;1月至10月,規模工業、投資和進出口分別增長3.9%、7.1%、6.8%。

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增活力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據了解,湖南省委深改委審議32個重大改革事項,分類有序推進年度38項106個重點改革任務。深化“放管服”,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分2批公布227項便民清單,辦理環節平均壓縮7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9.7%。
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推進紅十字會、工商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和科研院所改革……一系列舉措彰顯了湖南以改革促發展的決心。
在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方面,湖南與江西、廣西等簽訂戰略協議,加強跨界生態保護修復、開放協作、創新協同等合作,扎實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對話合作常態化機制,同時持續推進外貿破零倍增等六大舉措,積極搭建省級外貿供應鏈平臺,培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