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2月2日電 (孫宏瑗)“健康山東建設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健全有效、基層衛生基礎不斷夯實、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有效保障……”12月2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襲燕曬出“十三五”時期該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成績單。
“十三五”時期,山東圍繞健康山東建設、深化醫改、公共衛生、基層衛生、人口老齡、中醫藥等發力,全民健康進入新時代。
衛生健康事業步入“快車道”
醫療服務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看病就醫感受。“看病就在家門口、急難重癥不用愁、醫療質量更放心、醫療服務更貼心。‘十三五’期間,山東醫療資源總量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山東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介紹說,目前山東省縣域就診率平均達到90%,遠程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已聯網醫療機構2518家,覆蓋所有縣(市、區)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民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此外,山東目前共有120救護車2129輛,實現了每5萬人配備1輛救護車;其中負壓救護車274輛,能夠滿足新冠肺炎患者轉運需要;還開展胸痛、卒中、腫瘤、創傷等“六大中心”建設,積極打造心腦血管急癥“一小時急救圈”,構建省市縣三級急危重癥救治網絡,建立防治康復全鏈條、立體化醫療服務體系。
圍繞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山東繼續深化醫改。據介紹,該省118個縣(市、區)組建233個醫共體,其中80個縣(市、區)實現了全覆蓋,全省基層診療量保持在60%左右。針對基層人才瓶頸,山東還出臺18條措施,三年共選派609名骨干到基層機構擔任“業務院長”,評選“齊魯基層名醫”等基層拔尖人才300余名,招收農村公費醫學生2258名。該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2.0版”全面覆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名次始終位于中國前列。
據襲燕介紹,山東全省設置了互聯網醫院173家,電子健康卡累計發放1.12億張,發行數量與使用頻次均居中國首位,讓數據“多跑路”、民眾“少跑腿”成為現實。“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山東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著力強化社會管控、社區排查和疫情防控,全力開展醫療救治。”截至目前,山東省本地確診病例治愈率達99%,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143.1萬份,累計發放電子健康碼1.02億。

健康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關鍵之年,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基本醫療有保障”是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山東著力提高脫貧享受政策患者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可得性,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
目前,山東全省現有貧困患者73.6萬名,每年組織動員基層醫務人員開展貧困人口健康情況核查,實行全流程管理,并逐年擴大大病救治范圍,從2016年的9種疾病拓展到今年30種疾病。5年來,該省累計救治貧困大病患者64.3萬人次,目前已實現動態清零。
“山東建立貧困患者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機構減免、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再救助等多位一體的保障機制。”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莊嚴說,該省所有貧困患者和即時幫扶人口信息全部嵌入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管理系統,患者持身份證就醫,實現身份自動識別、費用自動減免、政策自動落實。
脫貧攻堅工作實施以來,山東累計診治貧困患者292.73萬人次,減免醫療費用11.1億元人民幣,貧困患者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個人負擔比例控制在10%左右。
據莊嚴介紹,該省致力于全面消除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村衛生室機構、人員和服務“空白點”,幫助鄉鎮衛生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組織省市醫療衛生機構與7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實施組團式、訂單式幫扶,醫療機構自身造血能力大幅提升,貧困地區民眾看病就醫環境大幅改善,全省貧困患者縣域內救治率達到96%以上。

中醫藥傳承創新加速推進
“中醫藥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不斷顯現,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莊嚴表示,目前,該省共擁有中醫類衛生健康機構5072個,建設中醫醫院357家。16市101個縣(市、區)設置了政府辦中醫醫院,96%以上的二級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醫院設立了中醫科。該省建成基層中醫館、國醫堂2027個,99%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8%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山東注重發揮中醫藥預防作用,累計為重點人群提供中藥預防湯劑183萬劑。”莊嚴說,該省優化完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疫情期間遴選審批7個中藥制劑在全省調劑使用,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832例,參與治療率達98.1%。山東全省共有59家中醫醫院分10批次派出185名醫療護理人員支援湖北前線。
此外,山東在中國率先提出中醫藥文化引領事業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打造齊魯中醫藥文化品牌;實施中醫藥“三經傳承”戰略,開展全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建設,累計創建國家級、省級傳承工作室216個,培養各類傳承人才5000余名。
據介紹,山東全省人均期望壽命從2015年的78歲上升到2019年的78.94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13.04/10萬、4.77‰和6.03‰降至2019年的9.05/10萬、3.93‰和4.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