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北監利12月9日電 (劉福昌 秦少松)隨著“新氣永安”號盾構機抵達位于湖北省監利市白螺鎮的接收井,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長江盾構隧道9日順利貫通。一隧連通湘鄂兩岸,標志著潛江-韶關輸氣管道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郭宏海介紹,隧道全長3481米,盾構機從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的南岸始發井開始掘進,終至于監利市白螺鎮的北岸接收井,為全線“卡脖子”工程。管片內徑3.08米,環寬1.2米,為3米級盾構隧道。隧道最大埋深54米,最大水土壓力5.4巴,相當于在一只手掌大小的面積上承受54公斤的重量。穿越地層有全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微風化泥質砂質板巖,9處破碎帶,3處大的擠壓破碎帶,地質較為復雜。

針對隧道的特殊水文地質條件,中鐵十四局聯合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量身定制了一臺泥水平衡盾構機。采用復合型刀盤,液壓驅動,配備直接和間接式兩種泥水平衡模式,以應對復雜地質,提高施工效率。
郭宏海介紹,施工過程中,提前召開專家論證會,科學制定應對風險預案,采用盾構機分體始發、配置優質泥漿、調整掘進參數、巧妙利用小斷面空間等一系列新技術工藝,相繼克服了大埋深、高水壓、破碎地質等難題。良好的盾構機維保習慣,加上19次開倉作業,盾構機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使得隧道掘進安全高效,創單日掘進16環的記錄。穿越兩岸大堤、渠道河、密集棚戶區始終未發生地面沉降現象。以“零”傷亡、“零”事故,歷經14個月有效掘進安全順利穿越長江。

據悉,潛江-韶關輸氣管道工程由國家管網集團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管道全長830公里,起點位于湖北潛江,終至廣東韶關,其間經過湖北荊州,湖南岳陽、長沙、株洲、衡陽、郴州。工程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供氣60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湖南、廣東等地天然氣供需壓力,推進沿線地區清潔能源利用及生態文明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