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
12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召開。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蔽覈严驀H社會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明確了我國能源轉型的方向。
據了解,今日開工建設的白鶴灘—江蘇工程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點工程,是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重大清潔能源項目,也是國家電網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又一創新型工程。
項目工程工程起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江蘇省蘇州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ㄊ校?,線路全長2087公里,新建白鶴灘、虞城2座換流站。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307億元,于2020年1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
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強化科技創新,以研發柔直+常規的混合級聯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發應用能夠快速實現毫秒級能量平衡的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將特高壓直流饋入由依賴電網轉變為支撐電網,緩解華東電網火電機組減少導致的電壓穩定壓力,提升了華東電網受電能力。
上述負責人指出,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對于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一是推動四川水電大規模開發與外送。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干流河段,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計劃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設8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分別送電江蘇、浙江。白鶴灘—江蘇工程建成后,可以保證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大規模外送,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西部經濟崛起。工程還可利用通道的夏季富余送電容量,每年增送四川豐期富余水電約40~60億千瓦時,極大緩解四川棄水問題。
二是有力保障江蘇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我國華東地區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用電基數大、比重高,未來新興戰略產業、新業態服務業將加快發展,加之人口向東部地區集聚,仍將是我國的負荷中心。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后,輸電能力達到800萬千瓦,可滿足江蘇當地經濟及負荷發展,該工程與華東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提高江蘇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增強電網水火互濟能力,有效緩解華東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
三是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根據投資估算,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加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產值約18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約10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
四是促進環境保護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目前,華東地區燃煤電廠分布密集,嚴重超出環境承載能力,按照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后,每年輸送電力超過312億千瓦時,可使華東地區每年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許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