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

2020-12-23 09:17:58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肖連兵:尊敬的蘭博蒂尼先生,您領導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年9月發布了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際,發布該報告有什么考慮?

  蘭博蒂尼:《地球生命力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我們今年選擇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召開之前發布,是要強調當前野生動物急劇減少令人震驚,其預示著一場更大規模的生態危機。我們發布報告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當前的氣候和自然危機凸顯了采取緊急行動來平衡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必要性。

  2020年是重新平衡人類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時機。世界各國領導人就自然、氣候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作出重要決定,我們有機會達成“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使自然在2030年前走上復蘇之路。我們可以通過保護和恢復自然棲息地、保育生命多樣性、將生產和消費足跡減半以及確保人人都能享受到生物多樣性的益處,來保護人類和地球。自然對人類的健康和福祉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基礎。各國必須不懈努力,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進程中提出強有力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此外,還必須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特別是運用基于自然的方案來解決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和森林退化等問題。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東道國,在締約方大會開始前和會議期間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樹立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的雄心并動員其他國家支持這一雄心方面,東道國的領導力對于成功完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談判至關重要。

  肖連兵:這期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是什么?統計方法是什么?此報告發表之后在國際上有什么反響?

  蘭博蒂尼: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旨在提供科學依據,支持采取緊急行動保護和恢復自然和生物多樣性。該報告顯示,全球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種群規模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平均減少了三分之二,很大程度上這是環境惡化造成的,而環境惡化正是導致人畜共患傳染病出現的原因之一。

  保護支撐全人類健康和生活的生命之網的機會稍縱即逝。我們希望《地球生命力報告》中的事實和研究不是停留在證明觀點層面,而是可以推動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采取行動。

  這份報告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召開前幾天發布,有利于全球領導人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和《生物多樣性公約》進展進行評估。報告中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抓住時機達成“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這是野生動植物、昆蟲種群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自然界得以長期生存的關鍵。“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得到了代表全球數億人的社會組織以及560多家總收入達4萬億美元的全球企業的支持,他們共同呼吁采取應對自然惡化的緊急行動以保護人類和地球的健康。

  至于《地球生命力報告》的統計方法,通過在某一特定地區進行多年監測,即可得知該地區的物種個體數量如何變化。地球生命力指數就是利用監測到的種群規模變化,來確定受監測物種的平均豐度是增加、減少還是保持不變。我們從地球生命力數據庫中獲取豐度變化的信息,然后計算其平均值,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數。

  如果數據包含種群規模度量,或通過間接度量而得,則可將其納入數據庫中。例如:完整的種群數量、由測量參數估算得出的種群規模、密度、繁殖期、巢穴、活動軌跡等間接數據、每張網每小時捕魚量等測量單位數據、生物質能(如產卵族群的生物質能)采樣。

  只有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方法在同一地點進行一年以上監測得到的數據,才能納入地球生命力指數數據庫。理論上可以使用任何物種的數據來計算地球生命力指數,但目前的方法只針對脊椎動物,因為對這些物種的監測更穩定、更持久。

  “減少疾病從動物傳染并危及人類”

  肖連兵: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迄今這次疫情已導致7600多萬人感染、170萬人死亡。第一波疫情后,不少國家出現第二波疫情。這次疫情對自然界的破壞力有多大?

  蘭博蒂尼:新冠病毒大流行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各國也在緊張應對這場疫情對人類健康、福祉、基礎設施和經濟運行等的影響。疫情表明,我們有必要采取緊急行動以重新平衡我們與自然的關系。為了減少未來疾病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并危及人類的福祉和生計的機會,我們需要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系。

  棲息地喪失、土地退化、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以及諸如溫室氣體排放、基礎設施開發和不可持續消費等日益嚴重,威脅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進而也威脅著人類自身的健康和福祉。為了人類和地球的共同利益,我們需要采取行動保護自然。

  肖連兵:報告指出,由于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這一局面將給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后果?

  蘭博蒂尼:物種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整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尺子。物種種群數量的嚴重衰退釋放出大自然正在遭到破壞這一信號,系統失靈的紅色預警信號燈正在閃爍。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強調,人類對自然日益嚴重的破壞不僅減少了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更對人類健康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造成了災難性影響。

  人類健康與地球之間存在諸多聯系,比如冠狀病毒導致疾病就是其中之一。人類如何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復原、如何應對全球環境變化的潛在威脅,將影響到未來數代人的健康和生計。報告表明,如果不采取進一步措施來應對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全球生物多樣性將繼續下降。不過,研究也表明,通過采取更大膽、更具雄心的保護措施,并改革我們生產和消費糧食的方式,例如提高糧食生產和貿易的效率、減少浪費、采用更健康的飲食方式,世界可以逐漸穩定下來,并扭轉自然惡化的趨勢。

  “非常贊賞中國政府在疫情之初采取的行動”

  肖連兵: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設有8個辦事機構,對中國抗擊疫情情況有何評價?

  蘭博蒂尼: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大熊貓保護工作。今年是我們在華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四十周年。我們的工作領域從旗艦物種保護,逐漸擴展到森林、淡水、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以及氣候變化、食物與市場、綠色金融、海洋塑料、綠色“一帶一路”、全球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北京設立代表處,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長春、成都、長沙和西安等地開展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的中國同事們堅守崗位、各司其職,出色地完成了年度計劃。特別是在武漢的同事們,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也通過居家辦公的方式密切追蹤項目進展。

  我個人非常贊賞中國政府在疫情之初即采取行動暫停所有野生動物交易并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進行隔離,以及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程序。雖然新冠病毒的源頭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確認,但有75%的新發傳染病是通過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并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后的大流行病。我們需要從這場大流行病中汲取教訓,特別是反思我們對自然的過度索取行為及其影響,重建健康的人與自然關系。

  從今年2月初開始,我與中國生態環境部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持了頻繁的書信往來,向他們提交世界自然基金會有關嚴格野生動植物保護、停止食用或藥用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政策建議。非常高興看到這些意見被有關部門考慮或采納。

  我還要感謝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同事們,他們在4月份向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捐贈了口罩等醫用物資,令我們十分感動。

  中國的綠色轉型探索對世界具有借鑒意義

  肖連兵:近些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推動中國綠色發展的重要思想,中國政府致力于生態文明建設并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關于氣候變化的議程。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召開。您對中國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有什么評價?

  蘭博蒂尼:我自2014年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干事以來,每年都來華訪問,親身感受到中國政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決心和力度。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中國對野生非洲象和犀牛種群以及老虎的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也是全球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重要勝利。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訪華計劃。但通過閱讀新聞和中國同事們的簡報,我了解到,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方承諾建設性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昆明大會,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當前,《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談判進程受到疫情影響,締約方大會不得不延期。據我所知,中方在此期間推動了一系列雙邊、多邊對話。我期待著中方可以在推動提高“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強化執行機制方面做出表率,并充分開展綠色外交,與各締約方、各利益相關方一道,將《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辦成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

  肖連兵:“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將于明年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題,表達了人類對未來的美好希望。這是各方交流生物多樣性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的重要機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要與社會、自然相協調。保護自然環境不僅體現在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中國政府還特別強調在“十四五”規劃中進一步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由此可見,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您對中國的新發展理念如何看?

  蘭博蒂尼: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暖和生物多樣性衰退的嚴峻態勢。我們必須由傳統工業化發展方式轉向更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更具競爭力的綠色發展方式,在“一個地球界限”內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滿足持續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需求。綠色發展包括但不限于對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資,還包括由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綠色創新、綠色金融等共同構成的綠色經濟體系蘊含的巨大動能。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中國過去4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無論是在經濟增長、城鎮化率、減貧,還是在人均壽命、教育水平、生活質量等方面,中國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持續上升。

  中國擁有14億人口,城鄉、區域發展存在著不均衡。中國的綠色轉型探索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具有借鑒意義。目前,中國正在制定“十四五”規劃,并將于明年開始實施。未來5年對于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2050年“美麗中國”目標都至關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各種渠道遞交了有關“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包括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范圍內設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指標,增加生態環保類約束性指標,將自然資源資產、生物多樣性相關要素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以及加強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個目標的銜接等。

  面對自然環境風險,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肖連兵:中國宣布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眾所周知,中國這些年來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園。在共同的環境下,人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對此您有什么見解?

  蘭博蒂尼:包括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等自然環境風險是全人類共同的挑戰。面對這一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各國、各界需要精誠合作,才能在地球自然邊界約束下實現人類福祉。我們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改革,為綠色轉型的創新和推廣提供相應的機制和政策環境。中國的實踐為世界提供了一些綠色轉型的可選項。希望中國繼續積極與其他國家和機構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綠色轉型。

  中國不僅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計劃,還承諾將綠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底色,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等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所在國的可持續發展。就在2020年9月初,由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布將不再為任何火電項目和涉煤項目投資。我們希望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作出相關的承諾,踐行綠色“一帶一路”理念。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設有辦事處或者開展項目,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秉持科學客觀、富有建設性的原則,推動開展綠色“一帶一路”等工作。

  肖連兵: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立的?成立后發揮了什么作用?取得了什么成果?在后疫情時代,如何對公民進行保護自然和環境的教育?

  蘭博蒂尼:世界自然基金會1961年成立于瑞士格朗,致力于遏止地球自然環境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受此感召,我年輕時就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志愿者。自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了13000多個項目,資金近100億美元。2020年8月,由獨立第三方所做的調查顯示,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蟬聯國際非政府組織有關排名的榜首。

  2020年發生的森林大火、蝗災、新冠肺炎疫情都是自然發出的求救信號。我們要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長久以來,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無價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空氣、飲水、食物,以及氣候調節、水土保持、傳粉和病蟲害控制等。而我們對自然的過度索取破壞了自然,不僅大大增加了我們從自然獲取這些重要服務的成本,還讓我們在氣候變化、人畜共患病等挑戰面前更加脆弱。公眾,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市民,需要認識到自然就在我們身邊,而自然保護是可以通過日常的改變來實現的,包括低碳出行、節約糧食、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關注產品的全產業鏈生態環境影響等。我們會繼續與企業、青年團體、社會組織等合作伙伴一道,發動公眾一起為自然發聲,為自然行動。

  過去幾年,我每年都要來華參加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年會。2015-2018年的年會都是當年深秋或初冬在北京舉行。那時氣溫下降,城市開始集中供暖,北京容易發生霧霾天氣。而現在,幾乎同樣的季節里,我在北京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藍天,北京更加美麗。這種變化發生之快,令我印象深刻。我希望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再度訪問中國,與老朋友相見,到自然保護一線了解更多的變化。

  • 相關閱讀
  • 瑞士最高法院撤銷涉及孫楊的裁決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從瑞士洛桑獲悉,孫楊瑞士律師團隊已收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結果,其判決結果為撤銷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此前涉及孫楊的裁決。截至發稿時,瑞士最高法院和CAS尚無正式表態...

    時間:12-24
  • 主體難確定、內容難保存 電子化辦公致勞動糾紛頻出

      本報記者 劉旭   閱讀提示   疫情突發加速了用人單位電子化辦公。因為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開始利用微信輔助管理員工。然而,哪些電子證據可以作為有效證據向法院提供?企業通過微信群管...

    時間:12-24
  • 惡意舉報、滋擾……壟斷排氣道行業的“黑”會長栽了

      從一名打工仔,到成為排氣道行業協會會長,以潘某嚴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暴力脅迫、惡意舉報的方式控制壟斷鄭州排氣道行業。   壟斷排氣道行業的“黑”會長栽了   孟紅梅 陳卓 劉璜   “...

    時間:12-24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易 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為做好新時代中央銀行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中央對中央銀行...

    時間:12-24
  • 十五個孩子的好“媽媽”

      十五個孩子的好“媽媽”   現在,孫二女的開心正變得簡單。   每到周末,孩子們來到“童心港灣”大聲喊著、跑著要擁抱的時候,她就感到很滿足。不過,9月開學后,她有時候也比較“煩”,“孩兒們...

    時間:12-24
  •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  本報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齊征)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發布了...

    時間:12-24
  • 更多人愛逛博物館:免費開放近九成 互動活動吸引人

      免費開放近九成 互動活動吸引人   越來越多國人愛逛博物館(十三五·中國印象(21))   “古代錢幣是這樣演變來的呀!”   “原來書畫家文征明小時候字也寫得不好看。”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

    時間:12-24
  • 長八首飛:揭秘“長征系列”新成員

      長八首飛:揭秘“長征系列”新成員  12月22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將搭載的5顆有效載荷送入512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SSO)。  作為“長征系...

    時間:12-24
  • 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

      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   專家:針對水資源超載問題踩下“急剎車”   本報記者 唐 婷   12月17日,水利部印發《關于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的通知》(以下簡...

    時間:12-24
  • 攻堅戰傳捷報,2020留下綠色記憶

      攻堅戰傳捷報,2020留下綠色記憶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環境質量改善的步伐并沒有停止。通過深入開展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等七大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白云的日子多了、水...

    時間:12-24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午夜寂寞视频无码专区| 韩国理论片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成年免费a级毛片|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校草让我脱了内裤给全班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催奶虐乳戴乳环|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香港三韩国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好吊妞998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乱亲玉米地初尝云雨| 欧美午夜性囗交xxxx|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 夜夜未满18勿进的爽影院| 一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日本视频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2018狠狠干| 国产黄色二级片|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