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8月30日電 (王逸飛 錢晨菲)8月30日,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中國這十年·浙江”主題新聞發布會。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圍繞推進數字化改革引領系統性變革作介紹時表示,浙江通過數字化改革推動了一批重大改革落地、回應了群眾美好生活期待、拓展了高質量發展空間、提供了省域治理解法、塑造了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接下來,該省將努力建設全民共享、引領未來、彰顯制度優勢的現代數字文明。
去年2月18日,浙江啟動實施數字化改革,提出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并明確了“一年出成果、兩年大變樣、五年新飛躍”的改革總體時間表。
目前,數字化改革已走過一年半時間,其也成為浙江推進省域現代化先行的鮮明標識。如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浙江的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一。在中央黨校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21)》中,浙江位列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首位。
改革并非“一時興起”,而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行動延續。
袁家軍介紹,2003年浙江省委就作出了建設“數字浙江”的重大部署,并寫入了“八八戰略”。這些年來,浙江持續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從2014年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2017年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系統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再到2021年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對“數字浙江”建設進行全方位拓展升級。
改革不能“囿于一隅”,而是從整體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袁家軍介紹,在數字化改革中,浙江推動了一批重大改革落地。該省聚焦20項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改革,提出支撐重大改革的27個重大應用。如在浙江“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試點中,上線“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數字應用,執法監管事項全上平臺、執法協同指揮全屏掌控、行政執法效能全面畫像;如在中央提出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上線“公平在線”應用,構建平臺經濟風險防控體系。
“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改革的出發點、落腳點。”袁家軍表示,浙江的數字化改革亦回應了群眾美好生活期待。如浙江的“民生關鍵小事智能速辦”應用,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梳理“一件事”,集成推出出生“一件事”、入學“一件事”等50個高頻民生服務事項;“浙醫互認”應用率先在浙江全省實現醫學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認共享,截至今年7月已實現1354家醫院互認,調閱2327萬次,累計開展互認1200萬人次,直接節約醫療費用5.58億元,數字化改革讓老百姓受益真實可感。
改革還讓浙江拓展了高質量發展空間。去年以來,該省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以數字化驅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數字經濟系統,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產業一鏈通”應用創新產業鏈供應鏈治理模式,完成強鏈項目362個、補鏈項目1350個;“浙企智造在線”應用為近2萬家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推動企業平均生產成本降低19%。2021年,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8.6%,居全國第一。
袁家軍介紹,數字化改革同時提供了省域治理解法,即用數字化改革破解省域治理存在的熱點難點痛點,解決了一批傳統手段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塑造了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如浙江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形成了《數字化改革概論》等重要理論成果,出臺《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形成《數字化改革術語定義》等地方標準。
改革更要不畏艱辛,以“一直在路上”的心態不斷勇闖“無人區”,不斷攀登“新高度”。
袁家軍表示,接下來,浙江將緊扣“打造數字變革高地”的戰略目標,加快形成與數字變革時代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加快構建數字化改革理論和制度體系,努力建設全民共享、引領未來、彰顯制度優勢的現代數字文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