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6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緩解高溫干旱,中國氣象局馳援高溫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各地氣象部門密切協同,影響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
針對前段時間中國四川盆地及長江中下游流域出現的持續高溫、干旱,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聯合各地氣象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調度多方資源馳援高溫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8月17日、23日、25日和26日,中國氣象局從東北、西北等地調派4架國家高性能增雨飛機赴湖北襄陽、重慶、河南南陽、陜西安康等旱區支援增雨作業。此外,還聯合相關廠商,首次調用2架大型無人機在四川、重慶實施增雨抗旱和撲火作業。
中國氣象局利用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天氣雷達、高性能增雨飛機和無人機、數值預報模式等先進技術手段,各級氣象部門密切協同,科學研判作業條件、精準設計作業方案。
針對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樞紐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至警戒線的嚴重旱情,8月27日,中國氣象局組織部署在南陽、襄陽、安康的3架國家人影飛機在丹江口水庫匯水區開展大范圍跨區域空地聯合增雨作業,人工增雨作業增加了水庫庫容。8月25日,持續高溫造成重慶、四川多地出現森林火災,中國氣象局緊急派出馳援重慶的高性能增雨飛機聯合部署在四川自貢的無人機針對火區、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后受災區域出現降雨。
據統計,8月1日至31日,針對南方高溫旱區,共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5架次,累積飛行211小時,此外各地積極開展地面增雨作業,初步估算,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方汛期開展大范圍人工增雨作業,無論是作業條件的研判、作業時機的把握以及作業安全的保障,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對緩解高溫旱情、增加水庫蓄水量、確保秋糧穩產豐收等提供了堅實的氣象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