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布魯塞爾9月7日電 第八屆歐洲論壇7日舉行,應邀出席論壇的中國駐歐盟使團臨時代辦王紅堅強調,中歐在綠色轉型方向志同道合,在綠色合作領域大有可為,就做大做強中歐綠色合作提出五點建議。
當日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布魯塞爾和上海同步舉行,主題為“中歐雙碳合作:開放共享,奔赴凈零未來”,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共同主辦。
王紅堅在致辭中指出,氣候變化已從未來挑戰變成現實威脅,全球行動緊迫性持續上升;中歐在綠色轉型方向志同道合,在綠色合作領域大有可為,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共同發揮著壓艙石作用。
王紅堅表示,中歐雙方應充分利用高層對話平臺,深化在綠色復蘇、環境技術、循環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并可積極推進第三方綠色合作。
就做大做強中歐綠色合作,王紅堅提出五點建議,包括:
——堅持中歐關系的正確定位。中歐在碳市場建設、可持續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充分證明,中歐是伙伴不是對手,合作遠大于競爭。中歐應堅持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定位,為中歐綠色合作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確立氣候變化責任的理性認知。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但一直主動承擔與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中歐應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則,聚焦務實行動,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舉措落地實施。
——保持氣候政策的穩定連貫。中國始終按照既定目標推進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進程,但中國政策和發展也不時受到外部因素干擾,希望歐方保持氣候政策的穩定連貫,防止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為雙方綠色合作提供穩定預期。
——維護應對氣候變化的互信基礎。警惕將綠色議題政治化、工具化,避免以“地緣競爭”視角看待氣候變化問題。綠色合作有賴于良好政治互信,不可能一面搞地緣對抗,一面要求別人無條件合作。中歐應相向而行、排除人為阻力,為綠色合作進程營造良好政治環境和公平公開共享的經貿投資環境。
——妥善處理綠色規制的舉措分歧。中歐在低碳綠色發展道路上不可能完全同步,綠色規制舉措差異乃至分歧矛盾也在所難免,雙方應以建設性態度看待和處理,特別是具有外溢效應的規制舉措,應加強政策溝通與規則對接,避免單邊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