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顧勇 鄭東 何茜)近日,洛南縣永豐鎮(zhèn)太平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拖拉機轟鳴翻耕土地,村民彎腰播種、覆土,30畝連片甜玉米田在陽光下分外奪目。這個曾以傳統農業(yè)為主的村莊,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產業(yè)延伸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將甜玉米打造成鄉(xiāng)村振興的“黃金產業(yè)”,探索出了傳統農業(yè)向特色農業(yè)轉型的新路徑。
太平村黨支部瞄準集體經濟不強的短板,成立甜玉米產業(yè)專班,構建了“黨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yè)+農戶”四方聯動機制,黨支部負責統籌協調和政策對接,集體經濟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并統一管理,龍頭企業(yè)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訂單收購,農戶以土地入股或參與務工。通過“保底收益+利潤分紅”,村民既可獲得土地流轉費,還能按股享受產業(yè)利潤。今年首批試種的30畝甜玉米,可帶動村集體年增收5萬元。
為規(guī)避傳統玉米市場飽和風險,村黨支部組織黨員代表赴河南、山東等地考察,最終選定“綠色超人”水果型玉米品種。該品種生長周期僅65天,比普通玉米縮短30%,可實現一年兩季輪作;口感清甜多汁,鮮食、加工兩相宜。經測算,畝產可達94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5元計算,產值是傳統玉米的3倍。合作社租賃旋耕機、播種機等設備,建成機械化種植示范區(qū),從深翻整地、精準播種到水肥一體化灌溉,機械化覆蓋率達90%,人力成本降低60%。同時,合作社聘請農技專家制定標準化種植手冊,細化行距、株距、施肥量等指標,確保玉米品質統一。
村黨支部書記任康計表示,下一步將擴建30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探索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建設真空包裝車間,開發(fā)速凍玉米粒、玉米汁、即食玉米棒等8款產品,讓甜玉米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