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新年開新局、開年即開工!剛剛進入2025年,不少地方已打響重大項目建設“發令槍”,密集開展集中開工活動。
1月2日,重慶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暨投產活動舉行,此次開工投產的304個項目總投資達到3860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58個。
1月2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安舉行2025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活動。本次活動啟動一季度計劃開工項目550個、總投資295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39億元。
1月2日上午,廈門市組織2025年新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7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75億元。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重大項目建設的加快推進,從短期效應來看,將帶動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對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勞動力等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生產和銷售,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增長和居民收入增加。
記者注意到,多地重大項目建設不僅“開工早”,而且呈現出“領域新”的特點。
比如,前述廈門集中開工的77個重大項目,涵蓋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其中,產業項目34個,總投資419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械裝備、海洋經濟等多個領域;基礎設施項目20個,總投資96億元;社會事業項目23個,總投資260億元。這些重大項目的開工,充分體現廈門市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強勁、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教育、醫療等民生社會事業持續優化提升。
再如,重慶市開工投產的304個項目,規模體量大、質量結構優、投資帶動力強,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建、交通、民生等多個領域,也將加速釋放內需潛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
“2025年伊始,多地密集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涵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建、交通、民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械裝備、海洋經濟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科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綠色低碳轉型等多重目標的重要舉措,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25年我國逆周期調節政策力度加大,將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宋向清表示,從長期效應來看,包括新基建、新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項目在內的多領域投資,是厚植經濟發展后勁,累積技術進步潛力,釋放產業轉型效能的前瞻性戰略性舉措,有利于縮短物流運輸時間和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推動關鍵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從而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