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布魯塞爾7月19日電 中國駐歐盟使團近日在歐盟動態網、歐盟觀察網、針砭歐洲網等歐盟媒體發表文章,詳細闡述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的中國倡議和行動。
文章表示,據媒體報道,由于高溫、干旱、風暴等因素影響,部分國家軟麥產量將下降7%,低于5年的平均水平,加之俄烏沖突、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疊加,國際糧食價格飆升,一些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加劇,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文章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中國的谷物自給率超過95%。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實現了約占世界1/4的糧食產量,養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這本身就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最大貢獻,也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極大鼓舞和良好示范。
文章強調,一些媒體炒作中國在國際市場“囤積糧食”,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造謠抹黑。
文章介紹,中國政府在積極解決自身糧食問題的同時,也在努力為推動實現全球“零饑餓”目標貢獻力量。近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中國將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深化全球減貧脫貧合作,提升糧食生產和供應能力。
今年以來,中國已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提供1.5萬多噸緊急人道主義糧援,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譽;在近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外長會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提出中方關于國際糧食安全合作的8點倡議,為解決當前世界糧食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文章呼吁,眾人拾柴火焰高。挑戰越大、困難越多,越需要各國以團結戰勝分歧,用合作替代對抗。中方真誠希望俄烏盡快實現停火止戰,通過對話協商談出和平,真誠期待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中方愿繼續加強同各方合作,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不懈努力,作出應有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