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月21日電(記者 趙曉 沙見龍)2024年,山東接待游客超9億人次,旅游收入逾1萬億元人民幣。在取得突破性可喜成績的基礎上,2025年山東將實施提振消費行動,創新推出特色旅游專列,激活“文旅+交通”消費新業態,積極打造演藝、體育、賽事、國潮、電競等新場景。
從《國秀·瑯琊》演藝吸睛引流到煙臺“日出演唱會”引爆歌迷圈,再到濟南國際雙年展帶火一座城……山東演藝經濟、展覽經濟不斷升溫,熱度已然傳導到省兩會上,引起多位委員關注。
2024年12月,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作品《妄想代理人》吸引觀眾駐足拍照。趙曉 攝“從2020年起,濟南國際雙年展連續舉辦三屆,每一屆都火爆‘出圈’。”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濟南國際雙年展掀起“看展熱”,成為文化“兩創”的生動實踐,在挖掘齊魯文化與現代藝術上找到了契合點。
數據顯示,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自2024年12月中旬開展以來,山東美術館、濟南美術館兩大主展區30余天入館觀眾達到30萬人次,并多次登上社交平臺的熱門打卡榜單。
在楊曉剛看來,文博藝術場館的外延正不斷拓展,濟南國際雙年展未來也應走出場館,走進公共文化場所、商業綜合體、寫字樓。“除了‘走出去’,還要‘引進來’。我們以‘美術館+’戰略助推多維融合發展,讓在美術館喝咖啡、吃簡餐、逛市集、看演出成為新風尚。”
展覽要走出場館,演藝則欲走進景區。
“未來,旅游行業的一大趨勢是景區與演藝的結合。”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文旅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洪雷在委員聯組會議上說,文旅部此前公布40個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山東只有《金聲玉振》入選,缺少像《長恨歌》《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這樣的品牌優勢項目。
高洪雷建議山東打破景區和文化院團之間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演藝為景區插上“文化翅膀”,優化提升《國秀·瑯琊》《封禪大典》等項目,策劃與聊齋、李清照、八仙過海等相關的高端演藝。
臨沂瑯琊古城《國秀·瑯琊》實景演藝現場。周藝偉 攝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省創新管理研究院院長孫錄寶則從文旅跨界融合的角度為“好客山東”獻策。“從淄博燒烤到榕江村超,再到哈爾濱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燙,各地文旅頻‘出圈’。‘熱辣’為始,‘火爆’為續,要持續激活旅游消費活力。”孫錄寶認為,山東應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展會、康養等相結合,讓美景聚點成區、連點成線,實現“一點紅”“一路紅”到“全域紅”。
兩會期間,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也通過集體提案建議山東加快“文商體旅賽”與在線經濟、內容經濟、場景經濟等創新融合,延伸文旅產業鏈條,同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創新舞臺設計和表演內容,學習《印象·劉三姐》《又見平遙》等文旅演藝項目的成功經驗,打造獨具山東魅力和廣泛影響力的文旅精品。
2025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山東將推動文旅消費持續擴大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年組織不少于5000場各類節慶活動和營業性演出,鼓勵各地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持續打造“跟著演出(音樂、電影、動漫)游山東”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