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12月16日,商務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通過推動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供應鏈提升,實現零售業高質量發展。
零售業是商貿流通體系中最貼近消費者的關鍵環節,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零售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和變革,不僅規模穩步擴大,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比如,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社交電商、無人零售等新興業態持續蓬勃發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為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如消費升級、技術革新、市場競爭加劇等,零售業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以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實施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旨在通過一系列措施,加速零售業的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首要任務。具體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方案》提出,鼓勵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創新演藝、展覽、文化、動漫等多元體驗場景;發展主題文創、特色非遺、旅游紀念產品;創新時尚型商業,發展首發經濟,引入全球知名品牌,支持首店、首展、首秀,培育“年輕力”“她經濟”“文藝范”等。
在付一夫看來,《方案》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具體落實。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零售業能夠極大提升運行效率和競爭力,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變化,從而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另一方面,推動零售業創新提升,也是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帶動產業升級,助力國民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洪勇表示,首先,通過推動零售業的場景化改造和品質化供給,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激發潛在的消費需求,從而繼續提振消費;其次,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進而提高投資效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零售及相關領域;最后,零售業的創新發展還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
《方案》明確了工作路徑和保障措施,將零售業創新提升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發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相銜接,與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商旅文融合、發展首發經濟、推廣國貨“潮品”等相結合。
洪勇認為,為了確保《方案》的有效實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比如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第二,企業自身要加大研發投入,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同時注重與消費者的互動,了解市場需求變化。第三,還可以通過建立行業聯盟或合作平臺,促進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快優秀案例的復制推廣。通過這些舉措,形成多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共同推動《方案》目標的實現。